首页

天使sm论坛

时间:2025-05-25 04:31:00 作者: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功华被查 浏览量:24608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4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图集揭幕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为月球起源和演化等作出中国贡献

  这是一份月球科学领域立典式综合集成成果,不仅可以为探月工程科学目标制定和工程实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也填补了中国在月球与地外行星地质图编研方面的空白,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阳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国贡献。

  最新发布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领衔,联合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和制图人员,从2012年起共同研究编制而成。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正式发布前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科普解读。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他们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以中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中外已有的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球岩石建造、地质构造、时代等要素的研究和归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地质编图技术规范和标准,历时12年成功编制出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构造系列图件。

  其中,《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1:250万月球构造纲要图》,《1:250万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建立“三宙六纪”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

  研编团队介绍说,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实施以来,中外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月球地质研究至今仍沿用阿波罗时期研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月球地质图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科研和月球探测需求。

  与美国阿波罗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这次中国发布图集基于月球动力学演化的规律,创造性建立“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包括冥月宙、古月宙、新月宙和岩浆洋纪、艾肯纪、酒海纪、雨海纪、爱拉托逊纪、哥白尼纪。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发布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图集执行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向媒体科普介绍该图集研编情况。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本次发布的月球地质图集主要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更加客观地刻画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二是建立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更清晰地表达月球构造和岩石的演化特征;三是构建月球撞击盆地和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建立盆地演化序列,提出盆地及亚类建造的识别标志等创新成果,构建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驱动的类地行星演化新框架。

  识别并标记全月12341个撞击坑

  研编团队表示,此次发布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制,其中主图《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利用青、黑、黄、品红4个基色叠印出共150种颜色,对月球进行“三宙六纪”的地质年代划分;识别并标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建立了统一的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

  同时,该图集还表达探测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一些特殊要素。图集说明书也同步发布,详细介绍了编图使用的数据、图件比例尺选择原则、图面表达内容、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和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等内容。

  目前,全球首套1:250万月球地质图集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发布前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图集主编欧阳自远院士与来自德国的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在图集正式发布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执行主编刘建忠研究员透露,随着中国嫦娥工程持续推进和更多月球数据获取,研编团队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规划1:100万的更高精度月球地质图编制,并结合探月工程和科研需求,对后续月球探测任务着陆区等目标区域提出1:10000甚至1:5000的月图编制。同时,旨在满足火星地质演化研究需求的火星地质图也已纳入规划。

  对于后续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地质图的编制规划,新发布图集主编欧阳自远院士呼吁向人类目前力所能及的“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好工作。(完)

【编辑:韦俊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8月19日—8月25日)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制定金融法,通过依法治市,能够有效解决金融市场中的各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蔓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东西问·中外对话】索尔海姆:从大项目到“小而美”,中国基建助力“全球南方”发展

“普法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将覆盖全市近20个重点商圈,真正让法治宣传“动”起来,让法治元素“活”起来,实现法治宣传教育“零距离”。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8月23至24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在吉林省洮南市和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主战场大安示范区的长岭试验田,分别现场举行田菁驱动的盐碱地改良与应用技术示范观摩会。

法籍教师:我对中国一见钟情,中国人包容、友好又善良|我的中国记忆

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岛东端,7500多公顷的东滩候鸟栖息地上,如今每年有百万只次候鸟过境、停留,这里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第四十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东滩就是其中之一。

【澜湄印象】泰国汉语老师爱《唱脸谱》 站在讲台搭起两国桥梁

本专家共识的第一执笔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孙克兴主任早在2002年就开始探索儿童脑病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多年来,以无痛化“飞针”为特色,形成了“针药并用,内外合治,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模式,目前,相关技术、模式已推广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海南医院、贵州医院、临沂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国内部分中医专科联盟、上海市东部儿联体成员单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